建筑設計方法及技術措施-微氣候設計角度
微氣候—指在建筑物周圍的風、陽光、輻射、氣溫與濕度條件,是一種特定的局地氣候。其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改善建筑周圍的微氣候來改善室內熱環境。
在建筑設計上因從四方面考慮:
1、在規劃層面(建筑選址)
考慮基地日照、基地遮陽、基地通風、基地不利因素。
我們一個好的規劃,是綠色的規劃,能夠為我們國家,為我們整個社會節省很多能源。例如把居住和就業平衡匹配的去安排規劃在一個地方,這應該是綠色的,是低碳的,是為社會帶來很多減排,而且也緩解了很多交通壓力。
2、在建筑層面(建筑體型設計)
我們過去的建筑從節能方面考慮很少,特別是在前一二十年的時候,大家都是用很低造價把一個房子蓋起來,但從來沒計算過這個房子耗的空調或者采暖非常大,因為采暖條件很差,包括我們門窗、墻體。但是經過十年二十年來看這個成本是高的,如果我們把保溫、隔熱這些系統做好以后,實際上一次性投資會大一點,但是長期來看會省很多錢,這個在西方很長時間都在利用,現在中國已經在改變了。
專業方面控制體型系數、朝向和體型、風向和體型。
面寬進深控制 客廳面寬需要3.2-4.5米,臥室面寬需要3.0-3.9米,工作間需要2.0-3.6米,廚房、衛生間則需要1.6米以上,否則會太擁擠。客廳進深需要5米,但不能太深,否則采光不好,臥室進深3.0-5.0為宜,總面積以16平米以下為宜,更衣室、工作間、廚房、衛生間的進深也不宜過大。
體型系數控制技術 建筑物與室外大氣接觸的外表面積與其所包圍的體積的比值。體形系數大,對節能有不利;體形系數較小,對節能較為有利。
窗墻比控制技術 窗戶面積不宜過大,南向窗墻比不宜大于0.35;北向窗墻比不宜大于0.25;東(西)向窗墻比控制比較嚴格,一般不宜大于0.10。
3、在細部層面(建筑圍護結構)
盡量考慮使用保溫外墻體、特隆布墻、雙層玻璃幕墻、綠化墻體、保溫門窗、窗用玻璃、絕熱窗框、保溫屋頂、種植屋面、通風屋頂和架空屋頂、陽光間、中庭空間。
采用低反射下墊面,對改善建筑熱環境較為有利,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城市的“熱島效應”。采用淺色屋頂,可以減少建筑物所吸收的太陽輻射熱量,特別是對于夏季制冷能耗較大的公共建筑,節能效果明顯。
4、在建筑設備層面
使用土壤源熱泵 、溫濕度獨立控制空調系統、LED照明技術、智能自動控制系統、熱管型機房專用空調設備、空調系統的熱回收和變頻、分項計量系統、VRV空調機組。